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聚焦五个消费特征 丰富高品质旅游供给

发布日期:2025-11-21 分享到:
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明确提出,“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”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然是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尤其是美好旅游生活的需要,为人民群众提供品质更高、类别更多、内容更多元的旅游产品,是“十五五”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。

“十五五”时期,旅游业发展要积极适应大众消费需求的变化,这是我国旅游产品供给创新的前提和基础。当前,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呈现出5个特征。

一是更加注重深度参与和沉浸式体验。旅游消费已从过去“走马观花式”旅游转向深度参与式旅游。游客正从旅游中的“旁观者”转向“主导者”,他们更在意旅游活动中的深度参与和体验,通过全身心投入,沉浸其中,在获得对旅游目的地更深刻认知的同时,收获自我的成就感和愉悦感,促进自我内心的丰富和见识的增长。

二是更加关注本地生活和地方文化。游客更渴望构建与旅游目的地的深度连接,通过延长逗留时间、深度Citywalk等形式增加对目的地的深层认知,通过在目的地的深度体验,去触摸更具活力的地方生活和地方文化。目的地的菜市场、球场、社区、超市,本地人常去的餐厅以及与本地人聊天等,都变成游客体验目的地生活的重要方式。与此同时,基于历史和生活而形成的地方非遗、民俗、节庆、活动、美食等,因其异质性更受游客的欢迎。烟火气里的本地生活,更加凸显了旅游的深层次魅力。游客更期待在旅游中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和体验。

三是更加在意情绪价值和情感共鸣。重视情绪价值和情感消费正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。旅游是有别于游客日常工作和生活的“情感加油站”。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满足,游客越来越重视旅游中的精神价值获取。游客在旅游中更在意自己感受到的内容,关注个体与目的地的情感连接和情绪价值的获得。游客在旅行中所留下的情感记忆、旅行故事,不仅是游客感知目的地的重要方式,也是游客实现自我情绪释放、感受目的地真善美、实现自我情感“充电”的过程。

四是更加凸显个性表达和自我成长。旅游消费需求更加多元,游客对自我个性的表达更加凸显。从“谷子经济”到度假游,从“窝囊游”到“特种兵”,从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到“跟着演出去旅行”,不同的旅行方式是游客个性化偏好的呈现。“十五五”时期,旅游作为个人生活方式、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的重要功能将更加凸显,这也将成为旅游产品供给的重要方向。

五是老年旅游需求将更加突出。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不断增长,预计到2030年,老年人口规模将增至3.9亿。老年人是“十五五”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客群,而当前旅游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相对欠缺,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。

“十五五”期间,我国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可考虑从政府和企业两个维度入手,通过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和创新产品,更好满足游客深度化、本地化、情感化、个性化的消费需求。

政府维度,可重点关注3个方面。一是打造游客友好型旅游目的地,持续优化目的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,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和旅游信息服务,提供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住宿和餐饮产品,优化市民与游客共享的城市生活环境,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目的地服务;二是完善旅游相关业态的标准和规范,引导旅游企业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;三是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和旅游企业服务质量评价,提升旅游投诉处理效率,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。

企业维度,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,需要强化五大方面。

一是持续拓展产业融合型产品。旅游和关联产业融合领域尚处于“蓝海”,积极开发体育旅游、艺术旅游、低空旅游、康养旅游、工业旅游、美食旅游、探险旅游等融合型产品,有助于有效满足大众多元化旅游需求,持续释放旅游产业活力。

二是深度挖掘体验型旅游产品。转变产品研发理念,从游客参与视角研发旅游产品,让游客成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共创者和体验者。充分挖掘并利用5G、AI、AR、VR等技术,为游客提供极致的沉浸式体验。以创意为引导,将人物、故事、任务等融入旅游产品设计中,引导游客深度参与、合作共创相关内容,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。

三是开发高情绪价值型旅游产品。旅游企业应成为美好记忆和情感体验的策划者,深度洞察游客的旅游偏好,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设计,激发游客旅游中的惊喜、共鸣、治愈、成就、自豪、认同等多重积极情绪,更好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化旅游需求。

四是探索生活体验型旅游产品。将本地生活融入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体验内容中,为游客提供具有强烈“在地归属感”的旅游产品。深度开发社区生活场景、本地文化体验,将菜市场、本地民俗、非遗体验、美食体验、邻里生活等纳入旅游产品体系之中,让游客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的生活和文化,培育更具黏性消费者。

五是开发个性化旅游产品。旅游企业要兼顾大众旅游产品和个性化旅游产品,面向不同消费人群,以定制化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;打造社群旅游,为旅游同好者提供社交空间;以“旅游超市”形式,满足游客对不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自助选择和组合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