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好补贴政策 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

发布日期:2025-11-13 分享到:

近期,商务部、文化和旅游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为住宿业升级指明了方向。各级政府推出的对星级饭店的财政补贴等支持措施,能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,增强企业投资和运营信心,推动产业韧性提升,无疑对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  星级饭店财政支持的积极意义

  一、财政补贴有助于加大支持力度,引导住宿业升级。

  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,我国饭店业已经在客房数量、业态类型、地域分布、劳动力数量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但同时也面临着饭店产品老化、服务质量和产业效益下滑、品牌国际竞争力不足、人力资源流失等问题。与此同时,科技进步加快、人口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变革加速、城市化进程深化、市场产品结构持续转型等,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,也推动住宿市场不断升级。然而,有些变革与创新仅仅依靠企业和市场的力量难以有效实现。

  五星级饭店是我国住宿业高质量服务的重要体现,是衡量一个地方饭店业发展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。各地政府积极推出对五星级饭店的政策支持措施,有助于引导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、全面提升竞争力,在投资经营理念、服务管理模式、AI技术应用、产品文化设计、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和优化,加快产业升级。

  二、财政补贴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,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。

  财政政策是政府治理的核心工具,其核心作用是通过资源配置、调控经济、优化分配,推动治理效能提升与社会稳定发展。各地政府出台五星级饭店投资、更新改造、运营等相关财政补贴措施,显示出地方对文旅服务水平提升的强烈诉求,对于优化住宿业结构,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和住宿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。

  五星级饭店是满足高端旅游休闲、商务政务、文体展会等活动需求的服务设施之一,通常也是城市的地标和名片,是提升城市能级的战略性资产。

  为何地方要对饭店业有这样的扶持?除了饭店业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外,饭店的生产服务功能多样、产业链长、资产价值高,对建设工程、机电设备设施、消费品等各行各业溢出效应也很大。饭店业的繁荣对于提升城市的经济活力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与此同时,全国各地城市有大批存量资产需要进行产业更新。由于土地稀缺、拆建成本高,五星级饭店成为盘活存量资产的“理想接盘方”,给予政策性补贴,可以缩短建设周期,提升城市更新水平。

  如何让政策红利发挥最大效应

  一、建立精准投放、规范管理、绩效导向的补贴政策机制。

  财政补贴发放不是简单通过财政给企业发钱,而是要遵循精准投放、规范管理、绩效导向的原则,通过制度设计为企业输血,提升其造血能力。

  一是要精准定位财政补贴方向和企业,避免“撒胡椒面”。目前的补贴主要针对建设和运营的五星级饭店,这些企业在当地具有重要示范意义,这是抓住了住宿业的核心和龙头。通过给予五星级饭店相应补贴,让企业和市场认识到这类饭店的品牌价值,同时及时恢复和提升饭店抵御风险的能力,树立市场的信心,激发市场的活力,增强饭店发展的动力,从而实现财政补贴效能最大化。

  二是要联动其他政策,形成协同效应。要结合税收优惠、金融支持等政策,构建“补贴+税收+信贷+产业链”的组合支持体系。要衔接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,让补贴与产业升级要求挂钩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,通过财政补贴撬动民间投资,放大资金杠杆效应,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饭店战略领域,如科技创新、消费促进、入境旅游、乡村振兴、绿色低碳,国际化发展等契合国家治理长远目标的方向。此外,由于饭店业具有链式效应,在推出补贴项目时,还可以综合演出、赛事、会展、市政建设等联动,推出组合式补贴激励方案,使补贴效应最大化。

  二、坚持聚焦战略和核心需求,让财政补贴成为饭店发展的催化剂而非依赖项。

  要正确认识政策性激励的目的,聚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需求,使补贴资金用在刀刃上,让补贴发挥最大效能,而不仅仅是变相从政府拿钱的途径。目前一些饭店企业面临较重的资金负担,客观上对于财政补贴有较高的需求,较大额度的补贴可以起到短期立竿见影的作用。然而补贴通常只是短期激励手段,只能缓解燃眉之急,难以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。因此,饭店企业应树立长期主义和战略思维,除了补贴资金外,合理搭配自有资金使用,以补贴为杠杆撬动企业自有资金、银行信贷、贷款贴息、改造奖励、营业额达标奖等叠加使用,放大资金效应。要贴合企业发展战略,让补贴资金与企业中长期规划匹配,促进体系化和行之有效的变革,通过市场创新、业态场景创新、服务创新、管理创新、技术创新、模式创新、组织创新、文化创新等,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。重点包括加强与文商体农展等深度融合,加快智慧化改造转型,加强品牌建设,加强饭店绿色设施升级改造,以及加大对入境旅游设施、服务流程改造、支付便利化等方面的投入,提升其涉外接待能力。

  三、加强合规使用、绩效闭环,使补贴成为企业获取政府持续支持的“润滑剂”。

  一是相关部门要建立科学审核机制,确保补贴精准落地。各地管理部门要明确补贴标准和使用范围,确定量化绩效指标,强化资质核查,利用大数据比对、第三方审计等手段,杜绝虚假申报、骗取补贴行为。

  二是要强化过程监管,防范资金滥用和无效使用。相关管理部门和饭店企业要吃透补贴政策及使用规则,筑牢补贴资金使用的合规底线。职能部门、饭店业主方和管理者,明确资金使用范围、期限、禁止条款,避免超范围支出。同时要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,单独核算补贴资金,设立专门账户或台账,清晰记录资金流向与使用明细,确保财务合规,防止资金滥用和腐败风险。

  三是要重视绩效管理,加强对补贴资金使用效果的追踪和管理,及时总结补贴的使用经验,形成可复制的模式,展现企业合规经营与发展潜力,为后续申请更高额度、更长期限、更广范围的财政补贴奠定基础。